“徐羨曾” 共找到 “6” 个相关影视

格外楼神
已更新至7集

2021  

4

格外楼神

  土地及房屋問題一直困擾着不少香港人,而擁有一個安全的家或舖位更非必然。 僭建物、劏房及其他構築物(如廣告招牌),往往有潛在風險,如未有妥善管理或保養修葺,有機會對市民造成危險和滋擾。屋宇署以《建築物條例》執法,常常要經過一番角力。 屋宇署主要是為現存及新建私人樓宇釐定和施行安全、衞生及環境方面的標準,並監測建築工程、檢驗樓宇安全。劇集以真人真事改編,透過一連七集的半小時戲劇,希望讓市民對屋宇署有更深入的了解,並加強樓宇安全意識。

迷什么
已更新至8集

2019  

3

迷什么

  迷,惑也。
  「入迷」,往往於不知不覺間。人一旦進入此狀態,多受不住誘惑,沉溺其中,難以自拔。在感性主導,頓失判斷力時,入迷者會做出自覺正常但旁人卻匪夷所思的事。當局者愈入迷,別人愈幫不了。那麼,「入迷」孰壞?也未必…有時,人從「迷」得樂,便感幸福、穩妥,從而獲力量前行;即使只達暫時治標之效,也好。
  一連八集單元戲劇《迷什麼》,以「迷(Obsessions)」為題,刻畫八段「迷戀」或「執迷」的故事,窺探當代人變化莫測的內心世界。

那些年.那些歌II

已更新至8集

2018  

9

那些年.那些歌II

  《那些年那些歌 II》
  流行曲從來是互動觀感經驗──歌者演譯著創作人的一百個情感,歌迷再用一百個方法去理解,大眾的解讀和反應又影響著創作人下一次的創作,一環一環地形成流行文化的集體意識……。
  《那些年那些歌 II》也在這個川流不息的循環中找出自己獨有的位置。導演、編劇、製作人等以意創造,為歌手的歌曲取捨,配上故事。若音樂錄像是原創者或歌手的自白,《那》就是我們經過集體意識的洗禮後,寫出的流行曲錄像了。
  世上大概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去利用流行曲,那似乎與本身的歌手有關係,也無關係。《那些年那些歌II》就是關於這種有與沒有。
  《那些年那些歌 II》以粵語流行曲為本,把音樂影像化為故事,嘗試以畫面將歌曲深意呈現,穿越不同年代,重塑大家對那些歌的回憶與情懷,並引發新的想像。

申诉II
已更新至8集

2017  

8

申诉II

  市民日常與不同**部門、公共機構接觸,偶然會遇上不公平情況或者產生紛爭,但當市民和部門雙方各執一詞,到底有誰來充當中間人,調解紛爭?申訴專員公署便正好擔當這個角色,秉持公義,為有冤無路訴的市民提供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的協助。
  公共服務的不足,可能源自不同因素,當中會否涉及公職人員濫用職權、處事不公、延誤犯錯等人為問題?或是因部門溝通不足、制度不完善所致?通過申訴專員公署就投訴個案所進行的獨立、客觀、公正調查,可以解開市民不滿、不公平情況的實情和真相。然而,投訴雖可帶來改善,但卻並非所有投訴都合情合理。大家投訴相關部門、機構,亦要用得其所,才能達至改善**服務、提高效率的終極目的,進而惠及廣大市民。
  一系列八集的半小時劇集,故事源自申訴專員公署所調查的真實個案。通過劇中的投訴個案,揭示出每宗事件背後的人情、人性,以及公署調查主任和調查員在處理個案時的相...

那些年那些歌
已更新至11集

2015  

8

那些年那些歌

  流行曲伴隨你我成長,它映照出咱們的情感世界。
  有些歌,熱潮過去,轉瞬流逝,只能成為歷史;有些歌,歷久不衰,縈繞一生,化成腦際記憶。
  歌曲歌詞,交集著思緒的零碎片段,為我們的過去留下痕跡。某一天,當你忽地遇上熟悉的旋律,觸到寥寥幾段歌詞句子,回憶就在瞬間現身,這足夠讓那一幕幕的故事重播。
  也許有些畫面,穿透著某個年代的地域情懷、成長變遷、忐忑躊躇、生活唏噓;也許有些影像,勾畫出某段歲月的青澀情懷、戀愛絮語、悲喜交集。

老中青

正片

2021  

7

老中青

  家有一老,是愛是責任也是煩惱。獨居的公公意外跌傷,母親早逝缺席,父子為照顧公公而把他接回家中,更因而讓彼此距離拉近,逐漸消融二人在母親離世後的疏離關係。然而,公公再度跌傷,忙於工作及學業的兩父子心力交瘁,出於現實的考量,唯有考慮把公公送進老人院。面對公公去留,兩父子難捨難離無法抉擇。父子之間難得修補的裂痕,又會否再次出現?老中青三代親情平實細膩,道出尋常家庭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