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鸿” 共找到 “8” 个相关影视

十年,再见杨德昌
已更新至15集

2017  

7

十年,再见杨德昌

  楊德昌導演離開我們十年了。
  「1982年,小野邀請甫留學歸國的楊德昌參與中影的《光陰的故事》拍攝計畫起,「楊德昌」這個名字便正式走入臺灣電影圈。1983 年《海灘的一天》籌備期間,因楊德昌提出諸多反動體制的作法,中影幾乎下令停拍,最後談判前一天,他寫了一篇〈光陰的童話故 事〉給小野,那是一個老米舖老闆夾在有幹勁的小學徒和捧鐵飯碗的老員工之間的故事,用此比喻改革舊體制之必要。楊德昌就是這樣一個人,在廿多年的創作歲月裡,用最大的熱忱與獨立精神,戮力達到創作的完美,一輩子都沉浸在電影的世界裡。
  「十年再見楊德昌」專題選映《光陰的故事》等多部經典作品,另邀請楊德昌的弟子們帶來早期創作,呈現他們因受楊德昌的啟發而走上電影之路。除了影片放映之外,吳乙峰導演專訪了柯一正、小野、余為彥、杜篤之、虞戡平、張震、陳湘琪、魏德聖、唐從聖、陳希聖、鴻鴻、姜秀瓊、王維明、陳駿...

三橘之恋
正片

2000  

1

三橘之恋

  3橘之恋 (美国芝加哥影展国际影评人奖)
  ·主演: 李俊杰 马照琪 陈纬琦 王任秋 徐琬莹 黄翠华 陈梅毛 刘亮佐 刘长灏
  ·导演: 鸿鸿 陈若菲
  同性恋、三角恋不一般的风流恋爱故事。
  她是一名“双性恋”者……游走于性与爱的边缘。
  从橘子引出三段不同的同性、异性之恋;“水果”与“披萨”的爱情故事,她叫咪咪,她叫马马,他叫俊杰。
  几年后,他与另一个女孩结婚。新婚之夜,一些情景触动他想起那段无知却激烈的日子,仿佛往事从未过去,或者说,人生只不过是不断的重复而已……
  【获奖情况】
  本片荣获:
  意大利威尼斯影展参展作品
  法国南特影展最佳导演奖
  美国芝加哥影展国际影评人奖
  比利时布鲁日影展
  @彩虹左岸

夏夏的联络

正片

2004  

1

夏夏的联络

  夏夏刚毕业,即来到台北的一所小学实习.
  夏夏是学生眼中的老师,却是资深老师眼中的学生.在行政体系中,夏夏则是办活动的好帮手.
  这是一所普通的小学,校长把学校当做军队来训练管理,老师们为满足校方对教改业绩的需求而疲於奔命.
  即将成为正式老师的夏夏开始自问:
  为什麼会这样
  这些现象是「正常」的吗
  成长,学习的过程中,本来就无可避免是痛苦的吗

台北波西米亞
正片

2004  

8

台北波西米亞

  在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人们习惯了读书、考学、工作、晋升的生存模式,为此不遗余力,绞尽脑汁,却渐渐泯灭内心深处的灵性,成为工业社会下可悲的附庸品。不过却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努力跳脱出枯燥无聊的圈子,寻找灵魂自由的家园。古灵精怪的KIKI每天马不停蹄,她学手语、装饰小屋、打工赚钱、和好友们撑起剧团,她像上紧了发条一般,全力冲向心中的彼岸;留学归来的马马白天在幼儿园任教,晚上则在舞台中央张扬奔放,挥洒青春;阿才是一个躁郁症患者,这份癫狂是舞台上的他充满激情,却让其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莫大的冲击。
  这群无家可归、注定漂泊的年轻人,用血去书写着别样的人生……

独立时代
正片

1994  

9

独立时代

  Birdy(王也明)、Molly(倪淑君)、琪琪(陈湘琪)、小明(王维明)四个大学同学毕业后做着不同的工作,表面光鲜程度虽有异,都有身份转变(由学生到社会人)时期的尴尬。而这其中最难做人的,是夹在好友Molly与男友小明之间的琪琪,她只能暗自努力,以期好友、男友的事业与生活能有所改观,三人的关系能有所改善,却得到双方的误会。
  Molly的姐夫(阎鸿亚)在认定生活就是由若干玩笑构成的排列组合后,开始转身面向两千多年前的孔子,然而他自认重获精神家园之时,却收获了同琪琪一样的无奈——两人被认定不过是演技好的实力派而已。人生的荒谬与悖论就此呈现,表演只有迎合了旁观者(观众)的心里,才会被认定为“真实可信”。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电影解说

1991  

4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结识小明(杨静怡)前,小四(张震)是典型的乖仔,是父母的希望和兄妹的骄傲(一家人指望他考上名牌大学将来提升全家的社会地位),他有一个喜欢摇滚乐的自称“小猫王(王启赞)”的好友,两人虽会去树林看人幽会,但过的是与周围诸多在“小公园”混的少年人完全两样的生活。
  喜欢上小明后 ,小四便像跌进一个无底深渊,开始被外界的各种力量牵着鼻子走。新识仰慕对象honey(林鸿铭)意外身亡,一向敬重的父亲的自尊与精神因为某次事件严重受损,加上将一次次“欺骗玩弄”他感情的小明“看透”,血气方刚又有很强道德感的小四终于走上犯罪的道路,期望用自己的刀结束事件的根源。但小四不知的是,他眼中的根源只是这条食物链中微不足道的一环。

白米炸弹客
正片

2014  

8

白米炸弹客

  农业濒临灭绝的年代,他用自制的17颗白米炸弹,企图唤醒**的良知。
  “没有人是天生要让人欺负的!”
  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台湾以农立国,短视麻木的**长期以来却牺牲农业,勾结财团与地方势力,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发展。为了唤醒官员和人民的冷漠,沈默寡言,来自彰化二林的农家子弟,秘密制作、放置17枚“炸弹”,地点遍布各地,引发各界震惊!媒体称他“白米炸弹客”,他是杨儒门。
  “炸弹勿按。一、不要进口稻米。二、**要照顾人民”斗大的字样贴在饮料包上。
  杨儒门从小与阿公阿嬷在彰化务农,农田对他们来说是这一生仅有的财产,也是世代不变的信仰。然而,**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哄骗农民休耕,原本赖以为生的农田变成政客与财团交易的筹码,绿油油的良田沃土变工业区。杨儒门看着艰苦一辈子的祖父母,到头来一无所有。
  他投书各大媒体,希望藉由媒体的力量报导台湾农民的困境,却注定石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