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海珊” 共找到 “6” 个相关影视

诚惶(不)诚恐亲爱的
正片

2020  

4

诚惶(不)诚恐亲爱的

  导演曾说:这一年在香港做一个关于恐惧(不)恐惧的纪录片,也关于艺术家怎样回应自己和社会。内在/外在,个人/政治,混叠;身心苦乐,回首展望。

唱盘上的单行道
正片

2007  

9

唱盘上的单行道

  這部電影是一個歷史的對照 –
  沒有我們自己對現今香港社會的(不同的)認知和感受,沒有我們對自己(最私人的)過去的迷離幻化卻又實實在在的反映,和在把自己毫無保留地攤開來看過究竟的過程中抓緊回憶的未來,這個作品,並不成立。
  同時,沒有對香港和自己的歷史的認識,我們也不可能在這個作品中和自己的生命裡(比較)自由地穿梭,更談不上在電影裡尋覓必須浮游的主體(相對凝固的香港身份 ﹣﹣ 的問題),和我們,自己(浮游又凝固的主體)。
  這不是簡化的對大歷史提出不滿,我只是想用/再挪用/混合 ﹣﹣實驗電影/紀錄片/ MV/田野錄音的語言去敍事,去講好幾個我哋自己嘅故仔。
  最後,都只不過係講故仔。
  這部電影,是用歷史的對照,去講故仔。
  – 麥海珊
  This film is about how people understand Hong Kong and Hong Kon...

节庆九七之劲歌甘曲

正片

1997  

9

节庆九七之劲歌甘曲

  面对九七,讨论香港人的前途命运,民间妇女组织与女同志,又如何渡过界限?《节庆九七之劲歌甘曲(运动版)》以实验的纪录片形式,讨论女性的主体空间。异於聚焦於影像与音乐形格的「音乐版」,「运动版」记录女性运动,同样关乎人权运动与人权文化。麦海珊的作品一直游移於实验与纪录的边界,既重塑女性直面九七的异殊声音,亦探索录像媒介与女性的关系。

不是大蓝天下的愿望井
正片

3

不是大蓝天下的愿望井

  导演陈述:
  有一天,我到了LA做田野錄音,剛巧走到唐人街的願望井,錄了很多極富層次和非常能夠展現那個混雜的空間的聲音。紀錄,其實是私人情緒過慮後的對那個地方的逞現。 我到LA downtown,是乘火車轉metro的,因我在高架公路架車有恐懼症,這是對LA(可以擁有的)生活空間最大的諷刺。我把火車上的風景拍下來,將之交叉重疊,加上那些由田野錄音混音成的聲響,就成了這短篇。
  不是大藍天,是有心打去典型化,生活在加州;願望井下,充塞著各種各樣人心底最深處的慾望,正正是對一個如我這般的異鄉人最大的諷刺。
  《不是大藍天下的願望井》参展:
  2007 Strawberry Fair: Cambridge International Super 8 Film Festival, UK
  2007 Market Screenings of Inte...

边个惊鬼!?
正片

2009  

6

边个惊鬼!?

  香港|2009|15’|無對白及字幕|單頻道超8毫米菲林及DV影帶轉數碼錄像|彩色
  2009 英國劍橋國際超8毫米電影節 Best Sound Prize
  本實驗紀錄片於2008年拍攝,通過重新探索鬼節,導演再次發掘自己的兒時回憶,以至表達對觀塘社區重建計畫(2009至2023年)的關注。這部實驗自傳式民族志,由詩化的影像結合聲境設計而成。鬼節,傳統上是憶念祖先、歷史、窮人以至希望眾生離苦的節日。當社區經歷巨變之時,「邊個驚鬼!?」我們又該憶念甚麼?

在浮城的角落唱首歌

正片

2012  

4

在浮城的角落唱首歌

  三个独立音乐人,各选一个对他们别具意义的地方,唱一首歌:分别是My Little Airport的《rm 1210》、The Pancakes的《How Much Do We Remember》和迷你噪音的《记号》。My Little Airport的阿P在牛头角工厦找到很多有趣生活体验,然而工作室租期好比短暂爱情之约,民营表演场地亦不断遭迫迁。The Pancakes 的Dejay回到石荫村旧居,重访童年记忆,寻觅街坊老店,却发现地换山移,屏风楼林立。麦海珊(《唱盘上的单行道》,31届)用影像和声音思索人与地的关系,探询自由的意义,细听浮城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