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 共找到 “24” 个相关影视

縱古流今高屏溪
正片

2010  

5

縱古流今高屏溪

  「走大水,拼溪底」,是高屏溪高灘地上的特有生活模式,百年來,人的意志與鬥志,就在這條南方大河上搏鬥。全島流域面積最大的高屏溪,也是豐枯變化最劇烈的河流,流域環境的高度差異,再加上多元族群在此生存與遷徙,也同時孕育出磅礡不凡的文化特色。莫拉克風災造成的傷痕未平,高屏溪的怒吼之聲迴盪山際,此時,正是人們學習與河共存的關鍵時刻!

如果我必须死一千次:台湾左翼纪事
正片

2007  

10

如果我必须死一千次:台湾左翼纪事

  描述台灣從日據時期以降的社會運動者,如何承襲抗日思想,到白色恐怖時期的故事。
  五○年代的台灣左翼青年,曾用生命與鮮血護衛理想,寫下這個土地最令人動容的故事,但他們卻被徹底被抹除痕跡。在資料闕漏、人物凋零的狀況下,導演另闢蹊徑,以內斂的戲劇手法,混合真實人物擲地有聲的生命證言,及聶魯達靈性的詩歌,在荒地上重新書寫一遍歷史。
  「這個片子的企劃藍博洲先生,他在近十年前就與侯孝賢導演合作了《好男好女》、《我們為什麼不歌唱》,希望重現白色恐怖時期的台灣左翼活動。藍博洲跟我許多朋友一樣,儘管不走政治與學術研究,在骨子裡卻始終有著不變的社會主義憧憬。拍攝前,我比往常更為焦慮,這次要到哪裡找人說故事?畫面又是哪裡?但當我們找到了石聰金先生之後,問題慢慢解決了。當年白色恐怖的氣氛,肅殺或溫暖,都漸漸浮現了。」 ─王育麟
  【導演的話】
  影片開始的一段話,石先生說到對社會...

世界末日前的電影課

正片

2012  

10

世界末日前的電影課

  2012是瑪雅文明預言的世界末日,不管預言會不會成真,位於高雄小港區的大林蒲卻已在走向毀滅。這個村莊過去是繁華的驛站,如今被工廠包圍,家鄉的記憶滲入刺鼻的化合氣味,海邊也因為填入中鋼的飛爐石,而出現詭異的淡藍色。我是一個紀錄片工作者,來到這裡教村民拍片,讓他們能參加即將在村裏舉辦的金甘蔗影展。我們所記錄下來影像,遠遠超過我的預期,原本被打壓安撫而沉默的村子,因為攝影機的介入而沸騰了起來。

爱琳娜
正片

2015  

5

爱琳娜

  《愛琳娜》是林靖傑導演繼《最遙遠的距離》睽違六年電影新作,《最》片當時榮獲威尼斯影展國際影評人周最佳影片,且由桂綸鎂主演。時隔六年,新作《愛琳娜》找來演技派的莊凱勛及陳怡蓉擔綱演出男女主角。這是一部台灣氣息濃厚的愛情輕喜劇,故事取材於林靖傑導演對台灣草根庶民的深刻體會,以「失敗者聯盟」的概念發想,希望各種現實生活中的不如意人生,都可以在這部電影中扳回一城,尋回希望。

竹剑少年
正片

1983  

10

竹剑少年

  麥子(麥傑倫)是一個自我期許甚高的少年,他平常藉著和在美國的父親通信來表達他自我的追求,在他的那一羣夥伴中,他很自然的就成了他們之間的領袖。珊妮(林玉珠)是一個個性隨和,愛好陽光與自由的女孩,她一直不愛這個地方,希望有天能搭艘船雲遊四海。麥子對珊妮深具好感,但是為了表示他的與眾不同,也不敢有所表示,只是很氣她和誰都能處得那麼好而毫無戒心。
  一直到有個小水手丁由出現在這個地方,才使得麥子開始有了挫折感。丁由是一個充滿生活歷練而且滿口吹噓的孩子,為了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他不惜做出一些讓少年們瞠目結舌的事。
  由於被一批不良少年欺負,這些善良的少年們決心去練竹劍,在劍道館內,麥子被一個叫老沙的老人深深吸引著,在他心目中,竹劍成了一種無力卻永不退縮的制裁力量,少年們帶著竹劍去一些不安寧的地方「除害」,例如維也納森林裏的色狼等,經常弄得得不償失,從此他們的成長就一...

無邊奔流
正片

2010  

3

無邊奔流

  七十歲的畫家林惺嶽,認為他的藝術生涯有個很大的驕傲。就是從未在畫壇上得過任何大獎。他總是告誡年輕的創作者:「畫作掛在威尼斯的國際展場不重要,要掛在台灣人的客廳才重要!」他還頗為得意,他的畫作就掛在台灣總統招待外國貴賓的客廳。
  林惺嶽1939年出生於台中,自小失去雙親的他,成長過程顛沛流離,1965年自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開始展開他超現實手法的創作,他飄萍無依的身世與內在心靈投射在他早期淒美、靜謐、緲遠的作品中。1975年,赴西班牙學畫遊學近三年,親身感受西班牙民主化過程中的澎湃民情,激發他對故鄉台灣的歷史、美術史重新審視;1978年,為接洽西班牙當代藝術交流,於返國時乘坐的韓籍客機誤入俄境而迫降,歷險歸來後,促使他轉而注視他生長的土地──台灣。
  巍峨的大山、插天的樹木、遼闊的海岸、翻滾的河川、甜美的果實……,林惺嶽以其對台灣這塊土地的熱愛,用其充滿...

成家
正片

2014  

4

成家

  2009年,莫拉克颱風肆虐臺灣,造成重大傷亡,隨著時間過去,當逝去的成為沉痛記憶,被留下的又該如何面對?風災時傷亡最慘重的高雄小林村居民,在經歷家庭破碎的傷痛後,儘管房屋再度被蓋起,但在心中那永遠無法恢復舊貌的「家」,又該如何被修補完滿,讓他們繼續向前走?

面對台灣的真相
正片

2010  

10

面對台灣的真相

  越來越多天災在台灣發生,規模也越來越大,這些天然災害是大自然的反撲,也是人類無形之中造成的悲歌。2010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真相館,集合國內外動畫、特效團隊,第一次以台灣自然環境為議題,從設計策畫到製作總共花費近1年時間,終於製作15分鐘的3D動畫-《面對台灣的真相》,模擬逼真實景帶著觀眾體驗災難來時,瞬間家毀人亡的恐懼,讓民眾正視台灣的真相,喚醒台灣民眾愛護台灣環境的決心。
  以88水災小林滅村情景為藍圖,花博真相館邀集國內知名動畫公司-太極影音科技與國外好萊鎢知名動畫總監Richard Kidds與Karen Goulekas一同製作《面對臺灣的真相》影片。全片15分鐘皆以3D動畫呈現,好萊塢知名電影「變形金剛」視覺特效總監Richard Kidds與太極動畫團隊,超越全球首度成功製作出土石流的特效,突破模擬水、土與泥流奔流的困難,將災害發生當時,瞬...

她們的故事

正片

2009  

4

她們的故事

  走過戰後貧窮匱乏的日子,數十年來,台灣人勤奮工作,為這片土地、家人而打拚,不曾停歇;這其中,有一群偉大的女性勞工在背後默默付出,她們的聲音,卻不曾被聽見。《她們的故事》以輕工業初期的加工區女工為紀錄對象,透過泛黃的照片與女工們動人的生命故事,重現早期台灣勞動女性的身影。

狂顏
正片

2009  

8

狂顏

  陳朝和,從一個生意失敗的商人到計程車司機到跳蚤市場的小販到成為一個風格特異的畫家。他像一顆無意間出現的慧星,在短暫的藝術生命中盡情的燃燒自己,發出了令人目眩的光芒;但也像慧星一般,快速的消逝在天際。
  影片只補捉到了陳朝和在迪化街畫會活動的一兩年間的點滴,其人其思或可供世人從不同的角度窺看這個畫家不同於世俗的特異看世界的方式。
  導演的話:2003年8月台北的大稻埕開了一間美術館,就叫大稻埕美術館,館址座落在西寧北路的一棟洋樓。大概不出數月,陳朝和就在國民美術推動者劉秀美的介紹下開始在美術館出入,此人形骸狂浪,衣著獨特,旁邊總跟著一個侍從,那人其實是他的弟弟,跟在身旁幫他拍照,打點檳榔和香煙。2004年農曆開春的第一檔畫展劉秀美就安排了他的畫作,這些作品在當時引發了很多不同的聲音,有人擊掌稱好,有人怒罵連連。藝術到底是什麼?誰有資格定義藝術,種種的爭議與...

遺忘的國度

正片

2

遺忘的國度

  樂生療養院設立於1930年日治時期,是一間以「集中營」方式隔離病人的痲瘋病院。
  1994年在交通部介入下,決議將原院區做為機廠用地。
  2002年新大樓開工後完全走樣,原先承諾的低層建築,竟變成互相隔離之醫療大樓,形同「二度隔離」。
  2005年8月新大樓完工,為了使院民遷出捷運預定地,原本與世無爭的樂生院,上演著一連串的捷運惡夢。
  癩病宛若「天刑的烙印」,除了病魔糾纏,也須背負社會歧見及道德審判。有一群人,力搏怪手及病痛,告別悲歡歲月,迎向尊嚴。片中主角包括「樂生院歌王」文章伯、樂生「小澳門」賭場董事長再添伯、「樂生湯博士」祥明伯、自救會會長李添培、「首席日文翻譯官」鄭天正、「金門伯」呂德昌等人,由他們口述樂生院不為人知的宿命往事、回溯個人生命故事中悲情的美好,以及論爭捷運拆遷之紛擾。
  本片不僅紀錄這群院民艱辛的心路歷程,同時也呈現院民們在風燭殘年之時...